0.1 背景
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
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
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
性做出贡献。
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
展创建可选方案:
———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运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的方式,能
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
———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对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0.3 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组织可利用机
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
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并将环境
管理纳入组织的全面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
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
而存在差异。两个组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使用不同
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规义务,
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